為深入落實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戰略,2025年6月10日石河子大學科技特派員團隊再次赴第十四師224團,對前期建立的鹽堿地長期定位觀測點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。團隊由負責人龔萍高級實驗師帶隊,此行重點在于實地評估土壤改良成效、監測作物長勢、驗證技術應用效果,并依據現場發現優化解決方案,為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持續科技支撐。
在224團1連的冬小麥種植示范區,團隊針對“中麥578”品種特性,實施的“基肥增施有機肥+分期追肥”標準化技術方案效果顯著。最新測產數據顯示,示范田冬小麥畝產達606公斤,且土壤含鹽量穩定維持在作物安全生長范圍內。專家分析指出,該地塊產量仍有提升空間。這一成果為鹽堿地糧食作物種植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有效模式。
專家組在示范區對冬小麥進行產量評估
團隊持續深化“理論培訓+現場示范+跟蹤指導”三位一體的科技服務模式:通過組織專題技術培訓,系統講解鹽堿地改良原理與操作規范;深入田間進行現場示范指導,確保農戶掌握關鍵種植技術要點;建立長效服務機制,針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,及時提供解決方案與技術指導。這一模式有力推動了技術的落地應用。
此次實地技術指導與服務,不僅驗證了前期技術路線的科學性,更以實際產量數據展現了鹽堿地農業開發的良好前景。石河子大學科技特派員團隊表示,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,深化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研究,為新疆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。
通訊員:龔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