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告題目:新疆冰川及其水文水資源研究
報告時間:2024年9月13日16:00-18:00
報告地點:理學院 405
報 告 人:李忠勤研究員
主辦單位:石河子大學理學院
報告人簡介:
李忠勤,博士,研究員,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后。長期從事冰川學研究,曾參加中國首次南極內陸冰蓋考察;兩次赴北極斯瓦爾巴島開展冰川學考察;多次組織青藏高原、天山、阿爾泰山和祁連山冰川學考察研究。在大陸性和干旱區冰川學研究方面取得創新成果。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中國西部干旱地區的冰川監測網絡數據平臺,推動了地基激光掃描技術在冰川觀測中的應用,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山地冰川模擬預測模型,模擬預估了西北干旱區冰川未來變化,揭示出冰川消融的四大機理和冰川未來變化的主控因素,得出到本世紀末中國大多數小于2 km2的冰川將會消融殆盡這一重要結論。分析闡述了干旱區冰川水資源未來變化的時空格及其影響,為西北地區水資源管理與高效利用,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。主持國家基金青年項目、面上項目、重點項目、科技部973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、中國科學院重大專項和新疆發改委項目等20余項。在國內外主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25篇,被引用2789次,出版專著12部,獲專利9項。國內外多種相關主流雜志編委和審稿人。獲省部級獎勵或榮譽10余項,包括中國科學院杰出成就獎1項,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項,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、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、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等。
報告內容:
針對新疆典型冰川流域,利用2020及之后國產高分衛星(GF)和資源衛星(ZY)的2m分辨率遙感影像,選取冰川區無云、無季節性積雪影像,通過人工和自動化方式提取冰川邊界,獲得冰川條數、面積等信息;利用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站建立的針對新疆冰川的面積—儲量公式,計算冰川儲量。結合國外多源遙感影像、歷史航片和地形圖等影像解譯,以及前兩次中國冰川編目數據,查明過去60年來流域冰川資源變化。以流域尺度冰川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為主線,構建TGS冰川模型,形成氣候變化—冰川變化—冰川融水徑流變化集成模式,結合集流域各種水文資料,以及與水文模型的耦合研究,揭示冰川變化對冰川融水徑流和河川徑流的影響,定量評估冰川水資源潛力。